千年龙泉剑瓷韵,匠心独运传古今。11月22日,“世界非遗·龙泉记忆”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走进上海活动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龙泉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龙泉市宝剑行业协会承办。
龙泉,剑为中华国粹、瓷为世界非遗,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在中华历史的不同时期,一剑一瓷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连接古今、通向未来,成为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各地的经典符号和鲜活样本。近年来,龙泉市深入实施剑瓷产业振兴行动,以守正创新之姿,兴剑瓷文化、壮剑瓷产业,“文润龙泉·臻致品质”文化品牌名声大振,产业营业收入、产业增加值分别以年均11.5%、9.4%的速度递增,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龙泉答卷”。
本次活动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十五周年为载体,借力借势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嵌入式策划开展了启动仪式、剑瓷历史经典产业产品对接、文旅推介为主要内容的“1+2”活动,全方位、多元化地呈现剑瓷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新魅力、推介剑瓷产品和文旅资源,搭建龙泉本土企业与行业大咖对话合作平台,推动剑瓷文化跨地域传播跨界式联动、历史经典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双向奔赴。
启动仪式上,龙泉市展示了一系列剑瓷产业发展成果。为了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发展,龙泉市近几年也在不断借助大师、工匠的力量,开展“国宝重光·再现经典”龙泉青瓷大系复刻工作,浙江大学教授周少华作为专家代表,系统介绍了首批龙泉青瓷大系复刻的过程和成果。
2022年以来,龙泉市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抓手,出台一系列青创政策,吸引了大批“龙漂”“龙青”前来逐梦圆梦,不仅剑瓷产品更加多元化,而且让剑瓷产业焕发了新光彩。现场,青年创客王森、90后女铸剑师邹琦分享了自己在龙泉的创业故事,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龙泉市宝剑行业协会会长郑国荣、丽水职技院龙泉分院学生刘芷慧则以对话的形式,让人深刻了解了剑瓷产业发展现状和蒸蒸日上的美好未来。据介绍,目前龙泉共有剑瓷产业经营主体7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技术支撑,2023年,龙泉市重新组建了龙泉市青瓷研究所,与两大高校共建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为加快剑瓷产业化发展步伐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一年多来,龙泉“一所两院”以技术破局为宗旨,聚焦“产业发展、学术交流、技术研发”,通过开展系列项目研究,解决了许多关键共性难题,特别是在青瓷酒瓶泥的标准化、龙泉黑胎青瓷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化生产、高铝-莫来石质龙泉强化青瓷产业化技术研究等研发上取得标志性成果,有效助力龙泉青瓷创新性继承、科技性转化、现代化生产。
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驻会副会长王志杰宣布全国首个手工技艺标识认证体系暨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手工技艺标识认证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陶瓷领域、刀剑领域开展的手工技艺标识认证工作。
现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陈阿金、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武介绍了龙泉剑瓷成为“国礼”背后的故事,艺廊陶瓷总经理汤俊文、尚唐瓷艺主理人蒋俊杰、土人斋主理人陈燕波则从日用瓷产业化和品牌拓市场的角度,生动分享了龙泉剑瓷企业如何凭着“多一点创意”,将原本艺术化的剑瓷产品通过科技性的转化和产业化的生产,打造成新潮时尚的日用美器“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场,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龙泉企业代表郑氏刀剑,详细介绍了龙泉剑瓷“出海”规划布局和海外新拓展计划,与大家共创龙泉剑瓷美好的未来。
本次活动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签约了12个重点项目,分重大产业类、剑瓷文旅类、科技人才三类项目,涵盖剑瓷产业开发、青瓷基础新材料、文创文旅等领域,签约金额约30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将对龙泉剑瓷产业化发展、文旅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延链补链作用。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跨界融合·共创未来”剑瓷历史经典产业产品对接活动,分为传统类、日用类、青创类三个区域,集中展示了73家剑瓷企业所带来的600多款(套)剑瓷产品,涵盖酒器、餐具、茶具、香器、动漫刀剑、冰箱贴等丰富品类,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剑瓷新生代的创新作品、文创作品。
吆喝和推介文旅资源,也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一剑钟情·从瓷开始”文旅推介展馆设计颇具匠心,门头的龙泉青瓷传统器型玉壶春瓶,展示“十觅”龙泉旅游线路的精美灯箱,化身古代NPC的工作人员,跨越千年奏响的国乐,沉浸式的古风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走进剑瓷龙泉。同时,还准备了“来龙泉过大年”系列大礼包、百元畅游龙泉山、现场文旅福利大放送等送福利活动,全方位彰显龙泉招客、引客的满满诚意。
从龙泉走到上海,从上海走向世界。期待龙泉剑瓷之火,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越烧越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